学术活动

讲座回顾|朱寿桐:“偶然艺术”与文学呈现

发布时间:2022-11-29 22:19:06    来源:金沙3354cc

        2022年11月15日下午14:00,由金沙3354cc主办、金沙3354cc审美文化与批判理论研究中心、金沙3354cc粤港澳大湾区跨界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媒介文化研究人文交流工作坊系列讲座在线上顺利举行。澳门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历史文化中心主任、南国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澳门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海外暨港澳台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朱寿桐教授作了题为“‘偶然艺术’与文学呈现”的讲座。讲座由金沙3354cc粤港澳大湾区跨界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导凌逾教授主持。金沙3354cc特聘副研究员张宇老师以及金沙3354cc研究生、博士生8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

        讲座伊始,朱教授界定了“偶然艺术”的概念。他指出,偶然艺术是对艺术的另一种理解。偶然艺术不属于艺术主体的创作,但为艺术主体所偶然发现,且富有某种艺术感的自然景象与自然构图,可称之为偶然艺术。偶然艺术具有天然偶成的特点,是发现与想象的结合、需要艺术美感与艺术灵性的调动。接着,朱教授生动分析了宏观世界的偶然艺术:雁荡山的观音峰,峨眉山的佛光、海市蜃楼、湖南郴州的大佛山形、乐山睡佛;同时展示了微观世界的偶然艺术——雨花石。


image.jpeg

(雨花石)


        关于偶然艺术的文学呈现,朱老师指出,偶然艺术与文学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偶然艺术不仅能带来美感、艺术感受,提供写作素材,还会启迪人们的超卓想象。从日常的体悟和灵性的萃思中常常能捕捉到并把握住自然现象的鬼斧神工,才能将丰富多彩“偶然呈现”用精致的文字表述出来。

        随后,朱老师结合具体文本的偶然叙事进行分析。李白《清平乐》、李贺《秦王饮酒》、郭沫若《月蚀》、马克∙吐温《康州美国佬大闹亚瑟王朝》、徐志摩《偶然》、戴望舒《夕阳下》、洛夫《石室之死亡》都是偶然艺术的产物。自然现象、文学家和艺术家的灵感、文学的表现才呈现出这样的偶然艺术。


image.jpeg

       (朱寿桐教授)


         接着,朱教授把偶然艺术与必然艺术对比。“必然艺术”是艺术家用自己所设计并能够呈现的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各种语言文字对所体验的思想情感进行审美的传达,艺术的产生和创作都是必然性的结果;“必然艺术”忽略创作主体,对必然性有消解作用,那么,艺术就可能外乎于“创作”而存在。偶然艺术非行为艺术。偶然艺术非临时艺术。

        最后,朱教授借用洛夫的《金阁寺遇雨》中去解释偶然艺术的感兴。偶然艺术需要观察,需要用文字记录,需要用理论阐释,他提醒大家要诗情画意地栖居,像浮士德博士那样去发现偶然艺术。


image.jpeg

(凌逾教授)


        朱寿桐教授的讲座展示了一位学者认真细致地观察艺术的形象。之后,张宇老师、金沙3354cc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骆江瑜等向朱教授进行了提问,朱教授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最后,凌逾教授对何教授的精彩发言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偶然艺术具有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为本次讲座画上完满的句号。


(本项目获金沙3354cc2022年对外交流粤港澳大湾区专项资助)


(撰稿人:吉雨熙,审核人:凌逾 张宇)